說到永樂,,通曉歷史的人往往會將一個強大的王朝鉤沉于記憶的泛海,。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所謂的“靖難之戰(zhàn)” 歷時四年,,以燕王攻陷南京而結束,。1403年,燕王領御天下,,定國號為永樂,,在長達二十二年的統(tǒng)治里,永樂王朝為中國留下了兩份彪炳千秋的遺產(chǎn),,一是定都北京,,使中國有了一個世界級的大都會;二是編撰《永樂大典》,,這是一部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作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書,,它顯示了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
而儀隴的永樂,,則是一個地名,,它的功績與地位固然無法與一個王朝同日而語,但在儀隴,,它依然有其舉足輕重的地方,。
山巒與山巒的聚會大抵是不會以人的意志為左右,地殼生命的瞬時胎動造就了我輩俗子凡胎肉眼中的一切客觀存在,。我眼前的紫云山就是這樣,。從馬鞍方向向左與大寅方向向右的山巒在如今叫永樂的地方激情相遇,只輕輕地一個相撞加上淡淡的一個吻,,便有了后來的紫云山,。我曾經(jīng)有過惶惑,此山不敢言高,,容顏平平,,既無一覽眾山小的雄偉,,又乏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境,何以非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紫云,?直到多年以后,,我的一位曾在永樂讀過書的朋友告訴我,每當晨曦初露,,曉日侍出,,山頂霞光萬道,紫氣氤氳,,目擊者無不朝氣勃勃,,心曠神怡,紫云山由是得名,。
因兩山對壘而衍生的紫云山已無路可走,,于是向河谷委蛇而下,在肖水河與另一條不知名的溪澗之間形成了一個船舷形的地帶,,三面水環(huán),,風光可人。清乾隆年間,,一群江西人客家而來,,選中了這片風水寶地,并建立了江西會館,。
所謂會館,,顧名思義,“會”是聚會的意思,,“館”指賓客聚居的房舍,,合起來就是表示聚會或者聚居的場所。會館又叫做同鄉(xiāng)會館,,是舊時同鄉(xiāng)或者同業(yè)者本著互幫互助,、共謀利益的目的而集資建成的場所。江西會館當然就是由江西籍的客家人捐資興建的,,據(jù)老輩人回憶,,會館照壁上有“萬壽宮”三個大字,這也就是江西會館的名字,。拜臺之上供 奉的是來自贛南的鄉(xiāng)間賢達“許真君”,。
有了江西會館,湖廣人也不甘落后,,族人們祭起捐資大旗,,修建了禹王宮。之后又有了祈求財運滾滾的財神樓與為紀念蜀漢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中的三弟張飛的功績而修建的三層四角重檐式的張爺樓,。
據(jù)口口相傳,當時的張爺樓有一個大戲臺,,戲臺兩邊有楹聯(lián)一副,,是為巧對:
“戲(戲)字半邊虛,虛君臣,,虛父子,,虛動一場干戈;
唱字兩重曰,,曰南北,曰東西,,曰出各種腔調(diào),。”
而禹王宮則因在解放后一直是當?shù)攸h政的辦公地而得以幸存下來,,今天我們依然能在永樂老區(qū)委所在的院子里,,一睹一些建筑遺跡和兩根作為建筑柱頭的滾龍抱柱石雕的芳顏,精美絕綸,,令人贊嘆,。
清嘉慶年間,一位得道高僧來到紫云山,,他登高望遠,,窺其地形奇美,水如玉帶,,且有良田美竹桑木之屬,,暗下決心要在此修建寺廟一座,造七級浮屠以普度眾生,。由是奔走呼號,,從一磚一瓦募起,歷時六年,,寺廟終成,,并賜名新寺禪院。
一個新的地名由是在儀隴大地上誕生----新寺場,。因其三面環(huán)水,,且地形如一艘揚帆遠航的船頭,新寺禪院則如高高掛起的遠帆,,場鎮(zhèn)兩邊臨河的地方天生兩棵黃桷樹,,遠遠望去,更可以將它們想象為船舷邊的兩支快櫓,。所以遠遠近近的人們都這樣形象地描繪新寺----如船的新寺,。
有山,、有水,有穆家壩,、柑子園,、陳家溝、檬子梁,、趙家壩,、石橋壩……等片片相連的良田沃土,如船的新寺開始了它在時空河流里無盡的遠征,。禪院的香火,,會館的花茶,張爺廟的大戲,,禹王宮的舞龍,,迎風飄揚的店招,蕩漾水面的槳影,,臨河漿衣的村姑,,沿街叫賣的老嫗……使這個東望大寅、永光,,南連文星,、保平,西靠武棚,、安樂,,北接石佛、馬鞍的如船寶地熙來攘往,,形成一個遠近聞名的集鎮(zhèn),。至民國初年,場改為鄉(xiāng),,新寺的商貿(mào)更是盛極一時,。
1949年,神州大地江山易幟,。紅彤彤的天空下,,新寺的山更青,水更藍,,場更美,,人更靚。區(qū),、鄉(xiāng)并設的獨特優(yōu)勢,、肖水河上大橋的飛架,使新寺的區(qū)位優(yōu)勢得到了長足的發(fā)揮,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在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生意盎然。改革開放前夕,,新寺一直是儀隴糧,、棉、油,、豬,、蠶生產(chǎn)大區(qū)之一。
但真正使這片土地風生水起,、名噪川北的卻是一所學校,。
1966年5月7日,毛澤東看了總后勤部《關于進一步搞好部隊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的報告》后,,給國防部長林彪寫了一封信,。在這封后來被稱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業(yè)都要辦成“一個大學?!保@個大學校要“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chǎn)自己需要的若干產(chǎn)品和國家等價交換的產(chǎn)品”,“這個大學校,,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chǎn)階級的文化革命斗爭”,。毛澤東同時還要求這個學校要縮短學制,,要教育革命,不能讓“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學校,。于是,,中國現(xiàn)代史的一個專有名詞出現(xiàn)了----“五七”干校。
1971年,,紫云山的半山腰處,,聚集了眾多的石匠、木匠,、土匠,、瓦匠……在叮叮當當?shù)蔫徥暎加加奶栕勇?,撲哧撲哧的筑墻聲,,嗚嗚嗚嗚的拉鋸聲中,,幾幢房子在一個碩大的操場四周象積木一樣地快速壘砌起來,其中位于永樂至大寅,、馬鞍公路邊上的石質(zhì)墻體宿舍樓,,窗戶的造型就像是延安的窯洞,在后來的幾十年間,,在那里接受過洗禮的人們都親切地稱之為“窯洞大學”,。
這就是儀隴縣革命委員會修建的“五七”干校。
1972年,,“五七”干校開學,,一大批“白專”知識份子,、“問題”干部曾先后在這里從事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接受改造與教育。
1974年,,在“五七”干校校牌的一側,,又出現(xiàn)了一塊新的招牌----儀隴師范學校。并從這一年起,,開始師范招生,。由于當時沒有恢復中、高考,,學生一般以推薦為主,,一批“根正苗紅”的農(nóng)村、城鎮(zhèn)中青年走進了這里,,又走上了講臺亦或其它的什么地方,。
新寺,由是成了儀隴中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特別是農(nóng)村人,,在那個要么當兵、要么考學此外再無躍出農(nóng)門之路的年代,,位于新寺的儀隴師范就像一塊香噴噴而又高高懸掛在天上的餡餅,,誰都希望它落在自己的頭上,哪怕被砸得鼻青臉腫也無怨無悔,,在所不惜,。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儀隴師范終于拋卻門第與出身而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一大批儀隴學子的理想標的物。次年,現(xiàn)在的組織部副部長,,縣編委辦公室主任趙永波考入了該校,。后來,他在《南充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叫《難忘30年前的師范學校生活》的文章,。字里行間這樣描述道:“師范學校坐落在遠離縣城的山坳里,,條件很差,還沒有現(xiàn)在一所普通鄉(xiāng)村小學漂亮,。同學們來自四面八方,,小的十四五歲,大的二十七八歲,,有下鄉(xiāng)知青,、復員軍人、民辦教師,、赤腳醫(yī)生,、回鄉(xiāng)青年,像我這樣從學校又到學校的‘小字輩’不多……學校沒有統(tǒng)一就餐的食堂,,八個人席地而坐,,在露天壩里分飯吃,一桌一小盆,,不到第二節(jié)下課,,肚子就開始鬧饑荒,放學鐘聲一響,,同學開始向食堂飛奔,那場景與影視片里沖鋒號響起時的鏡頭差不多,。每月的供應糧中除細糧以外,,還要供應諸如紅苕干、玉米,、胡豆之類的雜糧,。說是三天一次‘牙祭’,其實就是蘿卜湯里夾雜著零星的‘肉丁’而已,。冬天,,沒有熱水供應,一覺醒來,,床腳邊的洗臉水結上了一層薄冰……”
條件如此艱苦,,但新寺依舊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躍出農(nóng)門的“渡船”。比如我,,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無數(shù)次地夢見新寺那排充滿誘惑的窯洞,,卻終因數(shù)理偏科而未能如愿。
但更多比我幸運的人卻從這里“擺渡”出港,并在各個行業(yè)大顯身手,,他們更多的是紅燭裊裊,,青絲成雪,但有的早已改行商界巨子,,廳級干部也不乏其人,,至于副處一級的干部已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無法知道紫云山會不會記得他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一定會記得紫云山,包括那些晨讀的田野,,以及初戀的小路……
1979年,,根據(jù)國務院的通知精神,早已名存實亡的“五七”干校正式關門,,學校成了純正的師范學校,。也正是在那時,儀隴縣委,、縣政府有了將學校遷至縣城去辦的初衷,。
1983年,新寺鄉(xiāng)被改名為永樂鄉(xiāng),,1985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所以儀隴師范有時也被人喚著永樂師范。
八十年代末,,儀隴擇址金城鎮(zhèn)西寺灣北臺嘴,,開始修建師范新校區(qū)。九十年代初,,儀隴師范陸續(xù)搬遷,,至1992年,師范與永樂徹底分手,。
盡管永樂多少有些悵然若失,,但紫云山并沒有沉寂下來,原來的師范搖身一變成了永樂初中,,與往昔相比,,雖少了些紅塵滾滾,但紫云山依舊青青子衿,。
時光在轉瞬間進入二十一世紀,,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護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設好”的指示精神,,儀隴修通了新(政)馬(鞍)公路,,永樂的交通與區(qū)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觀,。鎮(zhèn)黨委、政府抓住機遇,,提出了跨河西進的發(fā)展構想,。肖水河西岸,一時間人歡馬嘶,,吊塔高聳,,一個嶄新的永樂新區(qū)在新馬公路旁日漸灼灼其華。近年來,,鎮(zhèn)黨委,、政府又不失時機地將政府辦公駐地搬進新區(qū),西岸由始而對老場的補充搖身一變成為了永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腹心地帶,商機勃勃,,人氣逼人,。
如趁風和日麗,登紫云山而遠眺,,山間腹地的永樂依舊是如船的永樂,,所不同的是老船頭的東岸與新船頭的西岸已呈并駕齊驅(qū)之勢,在肖水河兩岸星落棋布的新村綜合體的簇擁下,,在通往馬鞍,、大寅、復興等重鎮(zhèn)公路網(wǎng)的交織中,,一個從新寺的歷史煙塵中破殼而出的新永樂正在向我們迎面走來的中國夢夢境中長樂未央,!